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 正文
编号:11476933
从阴阳藏象学说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9日 德明中医
     中医学术有许多流派,阴阳五行学说(下简称阴阳学说)与藏象学说是这些学术的根本内容。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即多是围绕主阴阳与主藏象,阴阳五行兼取与存阴阳废五行,五行常胜与五行无常用为争论焦点。

    (一)五行常胜与五行无常胜问题:传统的五行理论模式或永恒还原循环、或螺旋因果上升,都是固定单向沿轨道作线状运动的五行常胜的相生相克,如心生脾、肺生肾、肺克肝、肾克心等;否则视为“变则病”。其实即使是生理上,脾(后天之本)也可反生心或肝、肺、肾,肾(先天之本)可反生肺或肝、心、脾;肝又反克肺(升降相因),心又反克肾(水火相济)。这些事实表明,五行关系是无常胜的。量子力学提示,事物运动形式更多的是波状,在中医实践中,这也可大量地得到验证。如脾土不生心火的同时,常并见肝脾木土不和、心肾水火不交、胃小肠纳化失常及肌肉痿弱、血脉不充、唇舌无华等一系列脏腑体窍病变错综的现象,当然,土不生火是基本矛盾。认为五行不绝对常胜,并不否定五行常胜部分作为藏象主要矛盾运动形式的经常存在。

    (二)阴阳五行兼取与存阴阳废五行问题:五行相生、相克即阴阳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双相调节作用,阴阳之中包括五行,五行之中又分阴阳,阴阳五行是一个整体。《内经》中即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等。只要正确认识五行生克,便不存在废五行的问题。

    (三)主阴阳与主藏象问题:阴阳中又有阴阳,五行中又有五行,阴阳五行无所不指而实无所指,阴阳学说缺乏严格的科学规定和可以继承的实质内容,它所规定的、所被继承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观事实的思想资料和思维运动规律的逻辑形式。显然,中医阴阳学说是产生于从大量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又纳入到人类生命科学的逻辑类比过程的。它从抽象到类比的过程,也就是从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过渡到自然哲学思想的过程。阴阳五行抽象过程虽然存在不完整性、不具体性,但是它以原始的、朴素的、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把握了现象总画面的一般性质,为当时社会的自然科学提供了思维方式。而阴阳五行类比过程虽然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合理内核,但是它以悟性把自已的逻辑加入到医学领域,用虚构代替它尚未知道的人体现象的真实联系,因而也有不少的谬论。我们不能不说,传统阴阳学说还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科学观,必须随着现代中医的发展,不断修正、阐明,以臻完善。

    藏象学说的主要理论内容是人体的形态机能,它包涵有比阴阳学说确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内容与形式。古代解剖学知识是脏腑概念的来源,脏腑概念又是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实体器官的“藏”的结构性功能(如主藏血和疏泄、主神志和血脉,主气和通调水道、主水和藏精),与作为机能系统的“象”的综合性机能(如升发、开发、收降、闭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藏象学说在以长期生活、医疗活动和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原始的系统方法综合阐述了实体器官的结构性机能,并对机能系统的综合性机能提出了假设。在从综合到假说的过程中,藏象学说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自然哲学特别是阴阳学说、和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地理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藏象的系统综合从整体上把握了古代医学各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而进行总结,形成了原始的藏象系统理论。藏象的运动假说则因历史条件所限,仅凭依当时社会的医学经验,并借助了阴阳学说,对人体生命活动与疾病现象做了推测性解释。不可否认的是,假说本身就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只有通过不断概括新的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藏象学说进行新的系统研究,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本质,而成为现代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