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5750
鸠摩罗什传.docx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9日
鸠摩罗什传奇版+epub+mobi+doc
第1页
第1页
第8页
第8页
第19页
第13页
第22页
第24页
第34页
第43页
第124页
第68页

    参见附件(2202KB,149页)。

     最具深远影响传奇人生的高僧

    以中国佛教史上最有影响力也最传奇的高僧鸠摩罗什所写的一本传记,鸠摩罗什传僧祐版是比较初始的经典版本,许多重要的学者就已经以这些传记为出发点来重新建构鸠摩罗什之生平事迹,并谨慎地考察其中包含的信息的真实性。

    鸠摩罗什传奇预览

    内容简介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深远影响,同时也*具传奇人生的高僧。

    作者想通过这部传记来反映中古时期佛教东传历史上*精彩、激荡的历史场景。

    这部书稿的特点:一是再现鸠摩罗什传奇人生,再现他的苦难、译经活动以及他的佛学对中国佛教的深刻影响;二是这是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即忠实于历史,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历史背景不虚构。它的本质是真实的,不同于虚构的小说;三是文学作品,在历史真实、人物思想真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和文学性的描写,是用文学的语言写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不是评传。涉及到的佛教哲学尽量用通俗语言表述;四是重现历史面貌,诸如古代的龟兹都城延城的风貌、凉州和长安的佛教面貌。既能再现历史的真实,又具可读性。

    前言阅读

    《出三藏记集》卷十四 鸠摩罗什传第一

    鸠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祖父达多,倜傥不群,名重于国。父鸠摩炎,聪明有懿节。将嗣相位,乃辞避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自出郊迎,请为国师。

    王有妹,年始二十,才悟明敏,过目必解,一闻则诵,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诸国娉之,并不肯行。及见摩炎,心欲当之,乃逼以妻焉,既而怀什。什在胎时,其母慧解倍常。闻雀梨大寺,名德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弥日设供,请斋听法。什母忽自通天竺语,难问之辞,必穷渊致,众咸叹异。有罗汉达摩瞿沙曰:「此必怀智子,为说舍利弗在胎之证。」及什生之后,还忘前言。

    久之,什母乐欲出家,夫未之许,遂更产一男,名弗沙提婆。后因出城游观,见冢间枯骨,异处纵横。于是深惟苦本,定求离俗,誓至落发,不咽饮食。至六日夜,气力绵乏,疑不达旦,夫乃惧而许焉。以末剃发故,犹不尝进。即勑人为除发,乃下饮食。次旦受戒,仍业禅法,专精匪懈,学得初果。

    什年七岁,亦俱出家,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诵毗昙既过,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时龟兹国人,以其母王女,利养甚多,乃携什避之。

    精彩摘选

    二千五百多年前,人天云集,法会庄严,释迦牟尼佛以微妙音声告诉大众:我涅槃之后五百年,大乘佛法将开始流布,由天竺传到东北方的震旦;文殊师利菩萨长久以来,一直住锡在震旦中国的清凉山教化大众,无量菩萨眷属追随著祂,到那时候,将有许多善男子、善女人一起来拥护大乘佛法。

    震旦即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世代农耕,个性纯朴敦厚,知足常乐,一切大众广受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熏陶,普遍知道礼义廉耻,自然向往君子德行;往往有德者登高一呼,便能上行下效,风俗为之丕变;如是尊重有德的华夏民风,便能敬重大乘贤圣,如实信受大乘至理,而与大乘佛法相应。

    由于儒家提倡孝道,使得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以孝传家,成为最重视孝道的民族,这正好吻合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孝女光目救度母亲的经教所阐扬的孝顺心,而佛教依众生无始劫以来,除非解脱入涅槃之外,必定都是在三界六道当中,一世又一世地流转生死的事实,进而了解到一切有情无始以来,都曾经是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因而将这种对父母的孝顺心推己及人,所以在佛教出家、在家菩萨戒中,佛陀一再耳提面命教诫弟子们,对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应该要如同自己的父亲、母亲一样看待,生起孝顺心。中国人孝顺的传统,就跟 佛陀的这项教诲相契合,于是很多人愿意受持大乘菩萨戒,发心作菩萨,而与大乘佛菩提圣道相应。

    儒家也提倡仁德,期望实现“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这种入世济世的精神,又和大乘佛法中,强调佛弟子应当世世常行菩萨道,广度众生,祈愿众生都能够利乐解脱的志向相合;于是华人普遍亲近修学大乘佛法,发愿要圆满成就诸佛广大无边功德;并且要以庄严净土来摄受有情,因而就与诸佛如来的广大愿行感应道交。

    就在这片华夏神州的沃土上,孕育著温厚的文化底蕴不可思议的大乘佛法即将来到这里扎根、茁壮、开枝散叶、利益众生。

    二千五百多年前,当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化缘圆满之后,终于示现了涅槃;但也留给后世殊胜微妙的法义,五百年之后,一部又一部的佛教经论典籍,开始传入中国;其中大乘佛法精彩绝伦的微妙义理,受到了中国士大夫们的青睐,佛菩萨慈悲度众的情怀,更唤起了人们过往孝顺、仁德的善根,于是佛法就开始在中国大行于世。

    工匠们忙著精雕细琢,一尊又一尊庄严无比的佛像出现在世间;画工们彩绘著一幅又一幅细致典雅的佛菩萨像,家家户户迎请供奉;从皇帝到庶民,男女老少都知道佛法来到了中国,家家 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暮鼓晨钟、高山名刹成为了智慧与道行的标竿。

    我们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在当时养育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再加上儒家温润深厚的人文基础,因此甚深微妙的大乘正法,才有因缘在这块福地上来发光发热。本来在中国的古代,卜筮、算卦十分的盛行,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往往是以求神问卜来占察吉凶,因此道术可说是十分的盛行。而当二乘佛法传到中国的时候,又因为它自了汉的气息太过于浓厚,这和中国传统士人“为生民立命”的广大胸怀也是难以相应的。因为此地的学人大多数是属于菩萨的心性,当受到大乘佛法的 熏陶,而了解到正真之道的甚深义理之后,自然也就发起了正确的抉择,不但舍弃了求神问卜之道,也不像南传佛教地区,是以二乘小法来作为主修。

    大乘佛法流布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大乘佛法积极入世,无私无我,因而获得了众多知识分子的礼敬。历代皇帝、名相、朝野一致敬重,士大夫游历天下名刹,焚香礼佛,与各地高僧大德交游问法,上行下效,黎民百姓也在耳濡目染中,持斋念佛,甚至从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隋唐两代帝王更规定每个月六天乃至十天茹素,广行斋日,更规定全年三个月的长斋月;影响所及,当今华人还有早斋,初一、十五吃素,以及七七四十九天茹素祈福的传统。

    

    我有明珠一颗

    大乘佛法以见道,就是亲证自心真如为修学的首要;然而真如的行相却是这样的微细,学人就算博学强记、教理通达,还是扪摸不著禅的无门之门,何况想要进入门内一窥大乘堂奥?所以有人花上一辈子的功夫修学禅坐,纵使能坐到一念不生,打死妄想,也还是与真如心的涅槃寂静毫不相干,因为禅宗祖师早就说过了,禅不在坐。

    真如是真实永远不坏,于一切境界而永远如如不动,那到底哪个心是真实不坏而具备真如体性的心呢?

    有情众生每一世的色身,都是新出生的,都长得不一样;而大家所知道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都不具备真如性,都是活过这一辈子后就结束了,走不到下一辈子。世世新出生的六识觉知心,演女人像女人,演男人像男人,都不是上辈子的那个六识,当然不记得上辈子姓甚名谁。每一个有情都在六道中轮回,各个物种的意识心虽然各自不同,但六识心都只是存在一辈子,不是永远不坏灭的真心。

    当六识心于每一辈子过后都会断灭时,就没有办法一直轮回到下一辈子,那到底这虚妄轮回中的是谁呢?那还有哪一个心是在此一直轮回呢?如果没有这个心,不就没有谁在轮回了吗?

    佛陀告诉我们,这一个具备了俱生我见、我执的轮回心就是第七识意根。每一位众生,都是被自己的第七识意根所推动而不断在轮回著。第七识祂没有第六识的记性,事物的好坏祂也都记不得,是痛苦还是快乐,祂也没有感受,祂只是不断地在作主,让五阴去造作善恶业,而不断地推动众生去轮回,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停止轮回。

    那我们修学的不是要找到真心吗?这第七识意根对于自己一直在虚妄轮回中都不清楚,祂应该是妄心,虚假的心,那真心又该是什么心呢?

    鸠摩罗什传奇版截图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以上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