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友》 > 2005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1092985
因为优秀,所以焦虑?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日 《健康之友》
     情绪转换方程式

    疏导情绪是技术,也是艺术。心理学家认为:负面情绪富于建设性。因为它会给你很多信号,你就会面临更多整合来自心灵与身体信息的机会,处理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两个不同自己的关系。健康的情绪建设,从学习转化焦虑情绪开始,学会自我审视与自我发现,生活的悟性是一种真正的情绪抵抗力。

    要求过高反让工作成鸡肋?

    Julia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每个月都有很多的个案等着她完成。做策划最怕没有创意,而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很高,老板对她的期望值也很大。可最近这几个星期,Julia都处在焦虑的情绪状态,一到交稿的时候,心就绷得像弦一样紧。那天心情恶劣,一个个案意外失手。老板原谅了Julia,她心里却更加不安。从那以后,工作中稍有闪失,Julia都会反复咀嚼,不能释怀。常常在事情一多,时间又十分紧迫时,Julia的思维就越发混乱,内心常常充满不安全感,还伴有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等现象。有一天Julia开始对自己产生了彻底的怀疑,怀疑自己是否有再继续进行下去的工作能力。工作变得仿佛是一块鸡肋。

    专家诊断:与自己过多较劲,容易失去情绪平衡的能力。

    诱发焦虑的因素主要与人的个性和环境有关。Julia的焦虑来自内向、羞怯、过于神经质的特质,还与激烈竞争、长期脑力超负荷工作、人际关系紧张等密切相关。产生焦虑是正常的,但焦虑的程度需要有效的控制。焦虑程度过高,人的身体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恐慌反应,使Julia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阻碍发挥创造性。

    Julia可以去做进行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既不费脑子,又能把焦虑情绪发泄出去。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比如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娱爱好选择一些活动,而且相对比较简单的,可以从这些活动中得到愉悦,同时也找回自信,逐渐以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的信念,达到最终的情绪平衡。

    ●停止猜想和揣摩,面向实际。很多心理障碍,往往是没有实际根据的“想当然”造成的。

    ●放大每一个“今天”的快乐,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干了什么,感受了什么。

    ●降低自己的目标,把事情分为必须做、应该做和想做的。如果必须做的事没做,就会增加内心的紧张或压力。应该做的尽量做,想做的适时做,量力而行。

    自我攻略:

    学会求助。当需要别人倾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时,要学会开口。找个无人的地方哭一场。放声大哭对于女人来说,能缓解压力。

    让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健康之友》忠告:心理隐疾的开始更多来源于把很多事情“闷”在心里进行最终只会让自己情绪起伏不断,生活疲惫。

    做个健康丽人,就要学会处理垃圾情绪,营造积极心态。

    “假想敌”是自我折磨?

    马津是一家外资超市的经理,她内心有非常强烈的焦虑感。表面上看上去,她和外人没什么区别,但是心情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别人说过的任何话,她都会拿来咀嚼,开始是对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后来慢慢发展到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人。每天她都过得很焦虑,常常要抽很多的烟。渐渐身边每个人都成为她内心的“假想敌”,心里甚至有了惟恐丢了“身家性命”的那种压迫的感觉。办公室里的人开始渐渐疏远她,这让她更加焦虑不安,不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专家诊断:“假想敌”来自心理上总感觉受到潜在的威胁。

    马津内心有无助的感觉,并总在想象可能出现的某种威胁、危险,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痛苦的情绪体验。自我放松和自我刺激都是治疗焦虑的有效办法。平常多给自己一些放松的自我暗示,心态平和与处世不惊是预防焦虑产生的有效手段。马津也可以玩一些刺激一点的PC游戏如《黑客帝国》,在虚拟的游戏中去转移注意力,同时可以释放内心紧张、焦虑的情绪,起到治疗效果。而且游戏中精美的画面和音效能给予人自我放松的环境。但此方法不适合容易沉迷于一样东西不能自拔的人。

    ●放松自己,我就是我。不必过分在乎和揣测别人的评价。竭尽全力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一个自我紧张、无法自在的人,别人与你交往也会别扭和不舒展。

    ●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而是谈出你是怎样认为的。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冲突,减少与人交流的内心障碍。

    ●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也不要无原则地屈从他人,从而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自我攻略:

    适时放松。在情绪不太平衡的时候先放一放,转移注意力,听音乐、洗澡、看喜剧片、外出旅游等,都能起到缓冲的作用。

    《健康之友》忠告:跟女性美容的道理是一样的,养颜还需先排毒。

    掉进了思维的陷阱?

    27岁的石小姐长期处在焦虑、工作压力过大的精神状态下,与丈夫离婚后生活更是一团糟,在那段低潮时期,她一度患上了焦虑症,觉得自己仿佛身处地狱,感到无比黑暗孤单,对未来惊慌害怕。她开始钻牛角尖,凡事都喜欢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各式各样虚无的想法纷纷涌上心头,即使知道有些危险未必存在,但她仍然处于过度担心中。

    专家诊断:在绝对化的思维方式支配下陷入恶性循环中。

    不稳定的生活和长期沉溺进消极情绪,使石小姐陷入了焦虑的恶性循环中。情绪转移的关键要主动及时,不要让自己在消极情绪中沉溺太久,要立刻行动起来,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战胜消极情绪,也惟有你自己可以担此重担。石小姐绝对化的思维导致了她的焦虑的产生,并让她对自身产生了怀疑。切断负面思维方式,就找到了焦虑的源头。

    ●暂停思考,多去感受。好的心理自我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直觉思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心理品质,但是,现在人们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几乎变成一台失去情感的机器。

    ●接受不愉快的情感和现实。愉快和不愉快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喜欢接受愉快情绪和愉快生活,同时也要有接受不愉快情绪和不愉快生活的思想准备。

    自我攻略

    想象。比如想象在蓝天白云下,自己坐在平坦的草地上心中充满安详、宁静、平和的感受,这样可在短时间内缓解紧张,恢复精力。闻香气。香气能抑制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明显的效果。

    《健康之友》:

    或者换个角度,想想自己的思维有没有跑偏要不要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与方式。很多时候,生活中软智慧、硬道理,要靠自己去感知。做一个爱阅读、懂得梳理自己的“情绪丽人”。

    杨澜: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

    当头脑很乱,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脑子里面时,让自己安静一下,让意识离开思维,离开情感。先感受自己的呼吸,再感受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意识来审视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在想什么。你感受自己的时候会回到自己的本我,本我是你最根本的,那个本我是最清醒的,能够做出非常理智的选择。“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这是曾经启发过我的心法。总之,在负面情绪面前,要多多调整的是看待问题的心态。(云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