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7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1478165
观点速递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儿童与健康》
     幼儿园课程改革要立足于本国文化

    朱家雄在《教育导刊》2007年2月(下半月)《幼儿课程改革的文化诉求——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访谈录》一文中指出:学习人家先进、优秀的东西是好事情。但是,在文化的交融、交汇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有一个“文化适应性”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最适合的课程;没有最好的理论,只有最适合的理论没有最好的文化,只有最适合的文化。这就好比是没有最好的衣服,只有最适合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穿的衣服。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幼儿园课程改革如若不充分考虑其背景(生态),考虑其文化适应性,那么课程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当前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任何幼儿教育改革和有关政策的制定,都不能脱离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能脱离我国的具体国情。诚然,我们应该借鉴其他文化中先进有用的东西,但是,其立足点必须是自己的文化。如若陷入一种“文化殖民”甚至是“文化自殖民”的旋涡中,只会给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带来危害。

    课程论为一线教师服务

    廖哲勋在《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3月《论课程论学科建设的规律性》一文中指出:我国课程论学科的建设不仅要求课程理论工作者起骨干作用,而且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多出教研成果和科研成果。然而,相当部分的一线教师特别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不熟悉课程原理以及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难以承担教研任务和科研任务,也不善于从课程与教学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概括新理论和提升新思想。为了壮大我国课程论建设的队伍,课程理论工作者须承担帮助一线教师的重任,须通过自己的某些著述、主办有关短训班以及深入幼儿园、中小学进行具体辅导等方式来为一线教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