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婚育与健康》 > 2006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074591
北京城里生活着一类独立、帅气、风一样的女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婚育与健康》
     不要害怕受到爱的伤害,因为经历是使人生变得完整的办法之一。如果经历了很多感情创伤之后,还能对感情抱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才是最好的生命境界。

    北京这座城市,生活着众多在常人看来奇怪另类的女子。她们独立,坚强,我行我素,有风一样的个性,不断颠覆传统的两性观念;她们让很多男人瞠目结舌,感到一种无法控制的危机,但同时又不自觉地被她们深深吸引过去。

    我的同事小麦便属于此类女子。

    小麦是我的同事,我们同在一家时尚杂志社上班,她写性专栏,嬉笑怒骂,插科打诨。写性的女子不少,但像小麦这样坦诚地谈性,并且谈得恣意汪洋,很有几分女权意味的女子并不多,所以,随着专栏文章的增多,小麦也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追捧。

    一个女人这样恣意汪洋地谈性,很容易让许多男人有了联想的空间。

    那么男人有没有因为她老写性对她有非分之想呢?某日,小麦坐在咖啡馆里,认真地想了想这个问题。结论是:因为文章所涉及的性话题更多是在倡导健康、积极、安全的性生活,希冀能够通过她的描述,在性医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搭建某种桥梁,所以大多数男人应该没有,如果有非分之想,她也不感觉到受到侮辱,相反,觉得很荣幸。一个女人被男人热爱,总比在神女峰上展示千年要好。

    可是,为什么很多男人就敢和她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而对另一些号称淑女的女子,却敬而远之,刻意保持距离呢?

    小麦的答案是,这首先因为她豪爽的性格,身上具有某种男性气质,容易让男人亲近;其次她是坦率的,绝不会像有些女人那样,当一个男人碰了碰自己的身体就立刻如临大敌,实际上却在内心里极其渴望男人的关注。

    小麦的性专栏写了很多期,男人们的反应千奇百怪。有的男人很认真地写信给小麦,求教性问题。这类男人觉得在小麦面前更放松,一个男人只能在另一个男人面前装扮成性的强者,但是他们乐意把小麦引为知己,况且,小麦是女子,他们想了解女人,她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良师益友。

    但有一类男人打电话来,不是问性问题,而是称呼她为“宝贝”,然后云天雾地地聊天,甚至故意问一些“少儿不宜”的问题,碰到这类男人,小麦坦然处之,最后倒是对方不好意思再造次了。

    这或许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社会,男人对女人的心态特别矛盾:一方面,男人们希望女人们最好在床上风情万种,但另一方面,男人又希望女人在表面上对性纯洁得一无所知。一个恣意汪洋谈性的女人,好像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一样,说出了许多女人内心的公开秘密,这让男人们既感到恐慌,同时理所当然地把她和诸如“放荡”、“性开放”等联系在一起。

    于是,就像美国一位性学家所说的那样,男人们常常认为,性革命的后果就是为了更容易更方便地将女人搞上床。但小麦说错了,一个女人对性持开放的态度,但并不等于滥情,多情和滥情是两个概念,我可以自主地选择和谁SEX,在这一过程中懂得如何去享受,但并不代表我能和任何一个男人SEX。

    小麦大学临近毕业才有了第一次性行为,第一次,爱得很幸福,也很累。

    那段日子,小麦称之为一段失去自我的日子,她的全部重心在他身上,这种爱让她恐慌,也让对方窒息。

    一个女人,倘若自己不能站成一处独立的风景,那么她的风景就会渐渐失去光芒,而爱情便意味着征服。当你渴望他爱你时,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这种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你身上有一种气质在吸引着他,征服他,如果这种气质褪色,那么爱便会发生变化。

    他们开始吵架,直到小麦发现他有了另外的女友。

    多年以后,她可以平静地说这段往事,但当时她感觉被爱情伤了。

    2000年,小麦从大连来到了北京,在这里她遇到了另一个对她至关重要的男人。

    这个男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对性的感受和看法,他让她一定要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要“自私”,这种自私并不是只顾自己快乐,而一定要关注自己的快乐,要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他让她开始明白自己的身体,明白性背后所蕴涵的更深刻的复杂的力量。

    只是性的和谐并不代表他们在精神上的和谐,他们都是个性极强的人,在关系的起初,他们都向着婚姻的目的狂奔而去,后来才发现他们并不是适合在一起结婚的人,于是,只好分开。

    现在,他们虽然不住在一起,但依旧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更像情人兼性伴侣。人的情感是多元的,在小麦看来,爱绝不意味着独占,恰恰相反,而是给对方更多的自主,那种以为独占便可以赢得安全的感情的想法,是危险的。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牢牢地看守又有什么用呢?

    独身女人的生活虽然有些孤单无助,但这并不意味着因此可以轻易放弃对情感的主张,对心灵品质的追求。这是这个时代所谓新女性们的特点:她们坚强,独立,一旦潘多拉的魔盒从心灵打开,认识到自主和坚持的可贵后,便不会再轻易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了。

    没有和小麦共事之前,早就对她在性观念上的坦率和出格有所耳闻,那时便想,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呢?她不会是那种尖锐的、张扬的、浑身带刺的女子吧?一个性观念出位的女子,毕竟在我们这个社会,常常在道德上受到质疑。

    后来,和她相处久了,才发现这个女孩如此温和,松弛,好打交道。有一次把这个疑问提给她,她笑着说:“也许正因为在性方面的满足,才使我变得放松,缺少攻击性吧。”

    这使人想起一位性学家的话,如果这个社会是一个性压抑的社会,那么紧张、焦虑的气氛便无处不在。性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暴力等攻击性事件。而一个文明的社会,在性禁忌上,必须是宽松的,因为充分地享受性,会使人体验到爱,体验到和他人关系的不可分离,会使人放弃精神以及肉体的盔甲,会使人身心和谐,平静。

    那些尖刻、虚伪、好斗、神经质般的女子,背后大都潜藏着性压抑的心理问题。

    编辑部开选题会时,大家对小麦的性话题总是充满期待,她一张口便能制造高潮,男同事们抓住她某些语言上的机会,趁机使劲地起哄,她也会因此脸红耳赤,煞是可爱。

    小麦的父母都很传统,一年四季都在惦记着小麦的婚姻问题,那些恣意汪洋的有关性的文字,小麦从来不敢给父母看,真不敢想象父母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只是,生命有时就是这样的无奈和悲哀,以前,一次次忘情的投入,很容易点燃爱的火花,但也很容易受伤,现在,表面上成熟了,不愿意再轻易付出了,但那种激情的体验也越来越少了,大家都自诩为成年人,都把自己的心灵包裹得紧紧的,不轻易向别人开敞,其结果是什么呢?

    大家都在观望,都在等待着别人先付出,于是成年人的爱情越来越稀罕,越来越慨叹爱情难得了。

    所以小麦认为,重要的是行动,不要害怕受到爱的伤害,因为它是使人生变得完整的办法之一。如果经历了很多年之后,还能对感情抱有一颗赤子之心,那么这才是最好的生命境界。

    女人渴望得到些什么?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感叹:“虽然我花了30年时间研究女性的灵魂,但有个大问题我仍然无法回答:女人渴望得到些什么?”

    随着女性职业化的进程和大批女性挺进高级管理阶层,女性的心理需求更加多元化,无怪乎当今的许多丈夫和男友仍然在问弗洛伊德曾问过的那个“大问题”。现代女性不仅要求得到男性向往的几乎每一样东西——成功、权力、地位、金钱、爱情、婚姻、子女、幸福、满足,同时,她们的心理需求又有许多有别于男士的特性。

    1.女性渴望有人情味的交流。

    真正珍惜爱情的现代女性,一般都对过于贵重的礼物持审慎态度。一件夸富斗财的礼物会令她想到,这个男人在试图收买自己的感情,将她看作一件奇货而不是一个活人。现代女性认为,能体现绵绵不断的关注与体贴的物品就是礼物之最,而不在乎其价值多寡。

    2.女性欣赏恭维。

    尽管争取女权运动已经轰轰烈烈了几十年,女性仍然凭直觉认定,年轻貌美占尽便宜。女人永远渴望男人的恭维和关注。

    3.女性很在乎职业成功。

    工作给予男性以身份和地位,这同样适用于女性。女性很清楚没有职业收入就谈不上男女平等,因此她们希望自己的丈夫或男友像对待他们的职业成功那样认真看待她们的工作。

    4.女性寻求有同情心的耳朵。

    在男性,交谈是提出问题、辩论是非以及找出解决办法的一种手段。为此,他可能老是打断谈话的女伴,直到她“明白”他所坚持的论点为止。女性宁愿男伴有一只友好的耳朵,而不是一位忠告迭出的智者。女性更多地将交谈看作与听者分享其感情的一条渠道。她们往往说个不停,直到觉得好受为止。男性不愿涉及隐私和感情,而女性恰恰津津乐道这类话题。(莎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