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梗阻 > 正文
编号:11636234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2kb)。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肠梗阻是急腹症的代表性疾病,从引发成人小肠肠梗阻的病因来看,多半数是由于术后粘连造成的,针对术后肠梗阻,除绞窄性肠梗阻外,对粘连性肠梗阻多采用保守治疗,但使用短的胃管只针对高位梗阻可获得一定的减压效果,对低位梗阻效果甚微;对保守性治疗进行到什么程度合适、手术时机的判断也有一定困难;中转为手术的患者,术后又存在再发粘连的问题。

    肠梗阻导管应用于临床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方法:与传统的胃管减压相比,经鼻肠梗阻长导管能够插入梗阻部位的直接上部进行吸引减压,能将肠道中潴留的内容物吸引并排除,从而解决梗阻症状。同时还能进行X线造影,判断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原因;能够配合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使手术更加简单、易行,减少术后并发症;能够作为小肠内支架导管进行小肠排列,从而解决反复发作、粘连极重的肠梗阻。

    肠梗阻的诊断治疗:

    在肠梗阻的治疗上,首先要鉴别其为复杂性还是单纯性。两者的鉴别,根据临床症状和体症,检查报告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突然发病、呕吐、发热、高度压痛、脱水、白细胞增多、腹部透视明显液平但气体较少等,显示为复杂性肠梗阻症状,可大致判断需要及时进行手术。

    根据患者的诊治时期,无明显复杂性肠梗阻症状时,早期开始减压吸引疗法,减轻肠管的浮肿,可阻止因肠管的扭曲捻转的恶化发展为复杂性肠梗阻。

    1、 减压导管

    肠梗阻的保守治疗,通过减压吸引,减轻肠管的水肿,目的在于改善因种种原因形成的肠管内容物的无法移动,当然首先必须要禁食。减压使用的导管有多种,一般使用短管,只针对高位梗阻可获得一定的减压效果,对低位梗阻效果甚微。据日本文献报道虽然有Miller-Abbott管(米-阿氏管)、Dennis管、齐藤氏管等,与短管比较有一定的疗效,但在解除梗阻率及并发症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取得积极的治疗效果,弥补了以上导管不足的肠梗阻导管问世后,成为医生普遍采用的肠梗阻保守治疗减压导管。

    目前,长导管疗法在日本已经成为针对单纯性小肠梗阻,尤其是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一般的粘连性肠梗阻,肠坏死率并不高,手术治疗又增加了肠粘连的机会,术后可再次发生肠梗阻。肠梗阻导管能够插入梗阻部位的直接上部进行吸引减压,提高了吸引效率,有效地降低肠内压,缓解梗阻近端肠管的高度膨胀,肠管粘膜充血、水肿逐步得到缓解,阻断了肠梗阻的病理过程,最终达到肠管通畅的目的。

    经鼻肠梗阻导管长度为3米,纯硅胶导管,前端为含不锈钢球的念珠状前导子,不透X线,便于观察、操作,使幽门通过率达到100%;导丝长度为3.5米;导管为单气囊或双气囊,前气囊通过Treitz后,打开前气囊,导管可以随着小肠蠕动不断地前行,并且不断地吸引肠内容物,直至梗阻的上部,有后气囊可对小肠进行选择性造影;有补气孔,提高了吸引效率。2、 留置减压

    肠梗阻导管留置时间要比短管长,据日本文献报道留置期间最长20日,平均2周左右,大多提倡3日到一周为留置的界限期间,普遍认为可不设置留置时间的限制。但是,对全身状态不良,有高度压痛、腹痛症状,或怀疑有腹膜炎的要及时转归其他治疗方案。

    3、 腹部透视照片

    在肠梗阻的诊断治疗上,最具参考价值的是腹部透视照片,在从临床表现难以判断保守治疗界限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9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