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整脊疗法资料文档 > 正文
编号:12309077
关于整脊疗法---对脊柱关节半脱位、错位、错缝和棘突偏歪.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9kb)。

    关于整脊疗法---对脊柱关节半脱位、错位、错缝和棘突偏歪

    目前,国内对整脊疗法的定义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整脊就是单纯的手法治疗。有的学者则认为,手法配合牵引,理疗等凡是能达到调整脊柱力学平衡。消除临床症状的方法都可叫整脊疗法。

    1. 对脊柱关节半脱位、错位、错缝和棘突偏歪的认识。

    各种脊椎关节半脱位、错位、错缝和关节失紊排例不齐是我们在手法界经常听到,或经常要使用的术语、个别的学者在其著作或论文中,也介绍了这些术语,但这些术语在目前已有的医学字典中许多都无法查阅到,具体的含义和所代表的病理学变化、也没有被很清楚的解释与界定。因此,导致这些术语成为我们同行之间才能听懂或理解的"行话",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整脊医生凭借自己的触诊或触摸来判断患椎位置。根据自己触诊的感觉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得出患椎现的病理情况。如:"错位"、"错缝"、"半脱位"等。或以此作为诊断,而这些术语常常给人一种骨关节解剖位置发生了改变。必需整复来治疗,这样就为整脊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而临床最常用的就是触摸患者的棘突横突或小关节突来判断患者棘突的偏歪,或椎体的旋转及方向,而后整脊师就可以使用整脊手法来矫正或治疗,这些所谓的"错位"、"半脱位"和"错缝"。许多整脊师对棘突或横突触诊的实质并不了解,只是简单机械的理解棘突或横突触诊的方法和方式,没有很好的结合具体的疾病的病理学改变和局部解剖学知识来加以判断分析,对生理性棘突偏歪,病理性棘突偏歪,代偿性棘突偏歪缺乏鉴别诊断的能力。虽然,棘突偏歪是诊断脊柱相关疾病的要点之一。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棘突偏歪都必定有临床意义,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X线综合分析才能作出诊断。下面将三种棘突偏歪做以鉴别比较:

    (1)生理性棘突偏歪:这是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棘突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其骨性结构偏离中轴或移向一侧,或棘突分叉状,一边长一边短,触摸时往往只摸到长的一侧相邻棘突的间距一宽一窄或棘突后凸或前凹,棘突旁软组织有明显肌肉紧张和压痛,且随着椎体的移位出现相应的神经或血管受刺激压迫的症状,运动功能受限,且棘突旁压痛越显著,临床意义越大。这种棘突偏歪,是脊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整脊复位的依据。

    (3)代偿性棘突偏歪: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棘突旁软组织仅有轻微的炎症反应,及压痛等。这种代偿性棘突偏歪的出现,表示脊柱其他部位已有移位或错位,由于椎体的内外平衡失调,力学结构的改变,就使错位椎体的上端或下端的一个或多个椎体发生继发性移位,这样可使脊柱在力学上保持相对平衡。美国神经整脊学派著名脊柱专家冈斯坦德在剖析脊柱错位机制时,对错位引起的代偿是这样解释的;某一处脊椎引起其他脊柱反方向的位移称为代偿,它是效应。代偿脊椎所表现的倾斜位置不正是来代偿脊柱将会失去的平衡,当一个脊柱错位时(参照正位脊柱站立位片)椎间盘的楔形变引起上位的脊椎改变方向,并且从正常的垂直位置倾斜,这样将会失去脊柱平衡,但这种错位引起的转向不会无休止往上延伸,因为人体为了保持平衡,在上位脊柱的某一处一个或多个脊椎肯定会通过与错位脊椎反方向的位移来代偿失去的平衡,这种位移是代偿机制,是企图重新建立正常的脊柱平衡。每一个错位都引起代偿,代偿椎相邻的椎间盘功能是正常的,局部无炎症,神经无压迫,所以他们可以自由活动。代偿脊椎在什么部位发生及代偿脊椎数量由下列因素决定:①错位脊椎的位置②错位的方向③病人重量分布④先天性不良的组成。

    如果临床整脊师治疗时能够患椎和代偿椎同时治疗效果更好。临床发现脊柱相关疾病的急性期以治代偿椎为主,慢性期以治患椎为主,或标本兼治。提高疗效。

    根据骨科的分类错位在1㎜以内为错缝,在1~3㎜之内称为半脱位,错位超过3㎜称脱位,但有关资料对脊椎关节半脱位、错位的定义的诊断标准却不甚明了,对脊椎关节半脱位的解剖形态学基础是什么,也没有确切的界定。国外有关半脱位诊断标准比较多,主要集中在颈椎节段半脱位的谈论上,特别是寰枢椎体放射解剖有关资料对关节半脱位的论述较多,一般认为在X线上有一些征像,如:一个脊椎自另一个脊椎上移位的程度不一。当关节小面移位但无重叠时,椎间孔可增大,并有椎间盘破裂的位移。这种情况被看作是"半脱位"。笔者认为,整脊技术在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上绝大多数是针对关节的微小移位即"错缝"而言。其二,临床中发现脊柱解剖位置变异或小关节紊乱并非完全是一种病理现象,大多数椎体小关节紊乱是对脊柱正常生理活动和退变所引起变化的一种适应现象,只要脊柱保持在正常的或仍可代偿的位置时,就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因每人的代偿程度不同,故在相同的病理下症状与临床检查不成正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所以对处于代偿状态下的关节紊乱不能认为是病理现象,仅少数小关节紊乱,才会压迫或牵拉周围软组织而成为病理现象,假如临床整脊师,对脊柱所有紊乱的小关节加以整复,那么,脊柱将产生超过生理范围的被动运动。这就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性,所以,笔者认为整脊技术的临床机理是从调整脊柱的内环境做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而不仅仅是针对局部的关节紊乱而已。

    2.整脊复位时,所致弹响声的临床意义

    传统正骨推拿医师多认为推拿时所出现的弹响声是手法成功的标志,但对其产生的实质研究甚少,对影响所产生弹响声的诸要素也知之甚少。因而很难对其临床意义做出公正的评价和科学的判断。目前,对整复时所出现的弹响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没有什么意义,另一种是大多数临床整复医师都将弹响声作为手法成功的标志。因此,有必要对整复时所产生的弹响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明确其发生机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虽然已经证明整复时所产生的关节弹响声是一种与脊柱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但仅是在近年才开始对这种弹响声的产生的机制和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和质疑。笔者在多年临床观察中认为,在整脊时所出现的弹响声并不能完全代表关节复位,临床中有的患者可出现弹响声。有的则否,而且声音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国外Sandoz在其综述中介绍了掌指关节弹响声的某些特征。即关节弹响声响可伴有X线下少见的关节间隙改变,此外,在最短无应期消失之前,掌指关节不会产生第二次弹响声,Meal和Scott证实,当作用于手指的拉力不断增加时,会出现可闻及的弹响声。同时可伴有整个掌指关节的抵抗阻力明显的下降。另外,利用麦克风他们还发现掌指关节所发出的弹响声与颈部脊柱整复时发生的弹响声相似。生活中,人们在活动脊柱或伸懒腰时,经常会听到脊柱内发出的弹响声可为一声或数声,但也无任何的不适感,反而感觉轻松。传统医学一般认为。这种弹响声来自关节腔,关节腔内压力小于大气压是负压,胸内负压是关节稳定的因素,而滑液则为灵活因素,在静止时关节稳定因素占优势,灵活因素相对减弱,当关节突然受到牵拉或扭转时,瞬间拉力超过关节腔内中心的负压力,关节腔内周围的气体迅速向中心扩散,形成弹响声。笔者认为,弹响声是关节腔内气体扩散液的震动声,气体扩散的结果使关节腔内的压力超于均衡,使关节灵活性增加,这种变化是关节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的转变,使肌肉协同收缩以完成随意变动的条件。关节响声既可在正常关节出现,亦可在错位的脊柱整复时发生。因此,响声并不代表错位关节复位。所以临床医师在整脊治疗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7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