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号58501至59000间共492条。 >>更多
☉ 58501: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
☉ 58502: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 58503:第六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 58504:第三十章 定群研究
☉ 58505:第二节 前瞻性定群研究方法
☉ 58506:第三节 定群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 58507:第五节 定群研究的优缺点
☉ 58508:第三十一章 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
☉ 58509: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定义及其特征
☉ 58510:第三节 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
☉ 58511:第四节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 58512:第五节 结果评价
☉ 58513:第三十二章 病因探索
☉ 58514:第二节 病因研究方法
☉ 58515:第三节 病因推导
☉ 58516:第四节 确定病因和疾病因果关系的标准
☉ 58517:第三十三章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 58518:第二节 筛检试验
☉ 58519:第一章 绪 论
☉ 58520: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常用的名词概念
☉ 58521:第三节 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
☉ 58522:第二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 58523:第二节 统 计 图
☉ 58524:第二章练习题
☉ 58525:第三章 相对数与X2检验
☉ 58526:第二节 X2检验
☉ 58527:第三节 X2检验的注意事项
☉ 58528:第三章 练习题
☉ 58529:第四章 平均数与变异指标
☉ 58530:第二节 变异指标
☉ 58531:第四章 练 习 题
☉ 58532:第五章 正态分布与正常值范围估计
☉ 58533:第二节 正态曲线下面积
☉ 58534:第三节 正常值范围的估计
☉ 58535:第五章 练 习 题
☉ 58536:第六章 标准误与可信区间
☉ 58537:第二节 T分布
☉ 58538:第三节 可信区间的估计
☉ 58539:第六章 练 习 题
☉ 58540:第七章 T检验与U检验
☉ 58541:第二节 U检验
☉ 58542:第三节 正态性检验与两方差的齐性检验
☉ 58543:第七章 练 习 题
☉ 58544:第八章 方差分析
☉ 58545:第二节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58546:第三节 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58547:第四节 拉丁方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 58548:第五节 几个方差的齐性检验
☉ 58549:第八章 练 习 题
☉ 58550:第九章 直线相关与回归
☉ 58551:第二节 直线回归
☉ 58552:第三节 计算相关与回归的注意事项
☉ 58553:第九章 练 习 题
☉ 58554:内分泌参考资料
☉ 58555:第十二章生殖
☉ 58556:第二节女性生殖
☉ 58557:索引
☉ 58558:第十九章中枢兴奋药
☉ 58559:第二节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
☉ 58560: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58561:第二节苯胺类
☉ 58562:第三节吡唑酮类
☉ 58563:第四节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 58564:[附]抗痛风药
☉ 58565:第二十一章钙拮抗药
☉ 58566:第二节钙拮抗药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 58567:第三节常用钙拮抗药
☉ 58568: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
☉ 58569:第二节抗心律失常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 58570:第三节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 58571:第四节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 58572:[附]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 58577:第二十四章抗心绞痛药
☉ 58578:第二十五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 58579:第二节抗氧化剂
☉ 58580: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
☉ 58581:第四节保护动脉内皮药
☉ 58582:第二十六章抗高血压药
☉ 58583:第二节常用抗高血压药
☉ 58584:第三节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 58585:第二十七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 58586: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 58587: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 58588: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 58589: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
☉ 58590:第二节脱水药
☉ 58591:第二十八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 58592:第二节抗血小板药
☉ 58593:第三节纤维蛋白溶解药
☉ 58594:第四节促凝血药
☉ 58595:第五节抗贫血药
☉ 58596:第六节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 58597:第七节血容量扩充剂
☉ 58598:第二十九章组胺受体阻断药
☉ 58599:第二节H2受体阻断药
☉ 58600:第三十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 58601:第二节镇咳药
☉ 58602:第三节祛痰药
☉ 58603: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 58604:第二节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 58605: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 58606:第三十二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 58607: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 58610:第三节 盐皮质激素
☉ 58612: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 58613:第三十六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 58614: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 58615: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论
☉ 58616:第二节 抗菌药作用机制
☉ 58617: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 58618:第四节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 58620: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 58621: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 58622: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 58623:第三节合理用药原则
☉ 58624:第四十章 氨基甙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 58625:第二节 多粘菌素类
☉ 58626:第四十一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 58627:第二节 氯霉素
☉ 58628: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 58629:第二节磺胺类药
☉ 58630:第三节其他合成抗菌药
☉ 58631:第四十三章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 58632:第二节抗病毒药
☉ 58633:第四十四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 58634:第二节抗麻风病药
☉ 58635:第四十五章抗疟药
☉ 58636:第二节常用抗疟药
☉ 58637:第四十六章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 58638:第二节抗滴虫病药
☉ 58639:第四十七章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 58640:第二节抗丝虫病药
☉ 58641:第四十八章抗肠蠕虫药
☉ 58642:第四十九章抗恶性肿瘤药
☉ 58643:第二节常用的抗肿瘤药物
☉ 58644:第三节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 58645:第五十章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 58646:第二节免疫增强药
☉ 58647:附录某些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
☉ 58648:药名外文索引
☉ 58649:附2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暂行条例北京
☉ 58650:一、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围
☉ 58651:二、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意义
☉ 58652:三、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等各领域中的应用
☉ 58653:一、国外发展情况
☉ 58654:二、国内发展情况
☉ 58655: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 58656:二、医学上许多重大发现与动物实验的关系
☉ 58657:三、医学科学研究与动物实验的关系
☉ 58658:四、著名医学科学家的重大发现与动物实验的关系
☉ 58659:一、动物的类群
☉ 58660:二、常用实验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
☉ 58661:实验动物分类
☉ 58662:二、按遗传学控制原理分类
☉ 58663:三、按微生物学控制原理分类
☉ 58664:四、按我国实际情况分类
☉ 58665:第十节其他实验动物
☉ 58666:二、绵羊学名Ovis
☉ 58667:三、鸡学名Gallus
☉ 58668:四、鸽学名Columba
☉ 58669:五、蟾蜍学名Bufo
☉ 58670:六、马学名Equns
☉ 58671:七、牛学名Bos
☉ 58672:第一节小鼠
☉ 58673: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674: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 58675:第二节大鼠Rat;Rattusnorregicus
☉ 58676: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677: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 58678:第三节豚鼠Guine-Pig;Caviaporcellus
☉ 58679: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680: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 58681:第四节地鼠Hamster
☉ 58682: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683: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 58684:第五节家兔Rabbit,Oryctolaguscuriculus
☉ 58685: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686:三、主要品种
☉ 58687:第六节狗Dog;Canisfamiliaris
☉ 58688: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689:三、主要品种
☉ 58690:第七节九带犰狳
☉ 58691: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692:三、主要品种
☉ 58693:第八节猫Cat;Feliscatus
☉ 58694: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695:三、主要品种
☉ 58696:第九节猪Swine;Susscrofa和小型猪
☉ 58697: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698:三、主要品种和品系
☉ 58699:第一节近交和近交系
☉ 58700:二、近交后引起的变化
☉ 58701:第二节近交系的特征和应用意义
☉ 58702:二、使用近交系的优点
☉ 58703:三、近交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04:第三节近交系的培育技术
☉ 58705:二、种鼠的选择
☉ 58706:三、培育方法
☉ 58707:第四节近交品系的命名法
☉ 58708:二、亚系的命名法
☉ 58709:第五节近交系的新进展
☉ 58710:二、同源导入近交系
☉ 58711:三、异单基因近交系
☉ 58712:四、遗传工程与近交系的发展
☉ 58713:第六节常用近交系动物品系特征
☉ 58714:二、常近交系大鼠品系特征
☉ 58715:第一节突变系动物的基本概念
☉ 58716:二、基因突变
☉ 58717:三、显性和隐生基因及基因与性状关系
☉ 58718:四、突变的机理和突变系动物
☉ 58719:第二节突变品系的模型性状
☉ 58720:二、疾病种类
☉ 58721:第三节带病理模型性状的突变株
☉ 58722:二、其他突变品系
☉ 58723:第四节突变基因的特点
☉ 58724:二、大鼠突变基因的特点
☉ 58725:第五节无胸腺裸鼠特点及应用
☉ 58726:二、裸鼠的主要形态和生理特征
☉ 58727:三、裸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28:四、裸鼠的繁殖和饲料条件
☉ 58729:五、裸小鼠的常用品系及国同内饲育应用简况
☉ 58730:六、裸大鼠的特性及应用
☉ 58731:第一节杂交群动物F1的特点及应用
☉ 58732:二、使用F1动物的优点
☉ 58733:三、F1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34:四、F1动物系组选择和组合形式与命名
☉ 58735:五、交配方法
☉ 58736:六、F1动物的标志方法及要求
☉ 58737:七、国际上常用的F1动物
☉ 58738:第二节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58739:二、封闭群的分类
☉ 58740:三、封闭群动物的应用
☉ 58741:四、培育方法及注意事项
☉ 58742:五、封闭群动物的交配方式
☉ 58743:无菌动物
☉ 58744:三、无菌动物的特征
☉ 58745:四、无菌动物技术
☉ 58746:五、无菌动物的饲料和饲育装置
☉ 58747:六、无菌动物的检查
☉ 58748:七、无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49:第二节悉生动物
☉ 58750:二、悉生动物的发展
☉ 58751:三、悉生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52:四、悉生动物的饲养管理
☉ 58753:第三节
☉ 58754: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质量标准
☉ 58755: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用途
☉ 58756:四、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培育
☉ 58757:第一节开发野生动物的意义
☉ 58758:二、开发野生动物的意义
☉ 58759:第二节
☉ 58760:二、生物医学研究的选择与应用
☉ 58761:第三节长爪沙鼠
☉ 58762: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63:第四节树鼩
☉ 58764: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65:第五节鼠兔
☉ 58766: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67:第六节棉鼠
☉ 58768: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69:第七节九带犰狳
☉ 58770:二、生物医学的研究中的应用
☉ 58771:第八节黑线姬鼠、大仓鼠
☉ 58772:二、大仓鼠的特点和用途
☉ 58773:三、灰仓鼠等的特点用途
☉ 58774:第九节有开发价值的其他野生动物
☉ 58775:二、江豚、水貂、鼬鼠、海狗、赤鹿、鲛鲤
☉ 58776:三、袋鼠
☉ 58777:四、刺猬、鼩鼱
☉ 58778:五、水蛭
☉ 58779:六、鱼类
☉ 58780:七、貂
☉ 58781:八、雪貂
☉ 58782:第一节选择原则和方法
☉ 58783:二、选用遗传背景明确,具有已知菌丛和模型性状显著且隐定的动物
☉ 58784:三、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的要求的动物
☉ 58785:四、选择不同种系实验动物存在的某些特殊反应
☉ 58786:五、选用人畜共患疾病的实验动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
☉ 58787:第二节各类实验动物选择索引
☉ 58788:二、爬行纲
☉ 58789:三、鸟纲
☉ 58790:四、哺乳纲
☉ 58791:第一节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 58792:第二节动物模型的分类
☉ 58793:二、按系统范围分类
☉ 58794:三、按模型种类分类
☉ 58795:第三节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 58796:二、注意事项
☉ 58797:第四节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 58798:二、肿瘤模型的复制方法
☉ 58799:三、心血系系疾病的动物模型
☉ 58800:四、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 58801:五、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 58802:六、神经系统疾病模型
☉ 58803:七、寄生虫病动物模型
☉ 58804:八、中医“证”的动物模型
☉ 58805:九、国内近期动物疾病模型文献
☉ 58806:十、国外动物疾病模型参阅表
☉ 58807:第一节
☉ 58808:二、影响实验动物免疫反应的因素
☉ 58809:三、实验动物免疫反应的特点
☉ 58810:四、近交系动物在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 58811:五、在移植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 58812:第二节单克隆抗体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58813:二、常用于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动物
☉ 58814:三、实验动物的自发性和诱发性骨髓瘤
☉ 58815:四、用于融合的动物骨髓细胞系
☉ 58816:第三节肿瘤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58817:二、实验动物的肿瘤学特点
☉ 58818:三、动物肿瘤模型的选择
☉ 58819:四、近交系小鼠和大鼠中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
☉ 58820:第四节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58821:二、实验动物对辐射效应的影响
☉ 58822:三、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 58823:四、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应用
☉ 58824:第五节药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58825:二、传出神经药理学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58826:三、心血管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58827:四、消化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58828:五、呼吸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58829:六、泌尿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 58830:第六节 口腔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58831: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58832:第七节计划生育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58833: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58834:第八节微循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 58835:二、进行微循环动物实验的几个原则
☉ 58836:三、观察动物微循环障碍时的主要指标
☉ 58837:四、可进行微循环观察的动物器官及方法
☉ 58838:五、几种简便常用的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 58839:第九节皮肤病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58840:二、犱狳的选择与应用
☉ 58841:三、近交系小鼠和大鼠的选择与应用
☉ 58842:四、大鼠、小鼠的选择与应用
☉ 58843:五、猪的选择与应用
☉ 58844:六、其它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58845:第十节病毒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58846:二、常见病毒敏感动物的选择
☉ 58847:三、Hfrs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 58848:第十一节老年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58849:二、老年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应用
☉ 58850:第十二节中医中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 58851:二、中医证型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及动物选择
☉ 58852:三、中医证型动物模型在中国药研究中的应用
☉ 58853:四、中医药研究中开展动物实验应注射的问题
☉ 58854:第一节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
☉ 58855:二、实验室研究
☉ 58856:第二节
☉ 58857:二、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方法
☉ 58858:三、实验动物编号标记方法
☉ 58859:四、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
☉ 58860:五、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
☉ 58861:六、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
☉ 58862:七、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 58863:八、实验动物的麻醉
☉ 58864:九、实验动物采血方法
☉ 58865:十、急性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手术方法
☉ 58866:十一、实验动物的急救措施
☉ 58867:十二、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 58868:第三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因素
☉ 58869:二、种系
☉ 58870:三、年龄和体重
☉ 58871:四、性别
☉ 58872:五、生理状态
☉ 58873:六、健康情况
☉ 58874:第四节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饲养环境和营养因素
☉ 58875:二、湿度
☉ 58876:三、空气的流速及清洁度
☉ 58877:四、光照
☉ 58878:五、音响噪音
☉ 58879:六、动物饲养密度
☉ 58880:七、动物营养
☉ 58881:第五节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实验技术环节因素
☉ 58882:二、实验季节
☉ 58883:三、昼夜过程
☉ 58884:四、麻醉浓度
☉ 58885:五、手术技巧
☉ 58886:六、实验药物
☉ 58887:七、对照问题
☉ 58888:实验动物的生物学数据
☉ 58889:二、实验动物繁殖生理数据
☉ 58890:三、实验动物组织生长和细胞更新数据
☉ 58891:四、哺乳动物和人的细胞更新速度
☉ 58892:五、实验动物和人各类正常组织细胞分裂间期各进相的时间
☉ 58893:六、哺乳动物和人全身照射的半致死量
☉ 58894:七、哺乳动物平均寿命和最长寿命
☉ 58895:八、哺乳动物和人的水代谢期与寿命的关系
☉ 58896:九、狗与人的年龄对应
☉ 58897:十、实验动物正常新陈代谢率
☉ 58898:十一、哺乳动物和人产热量和水半代谢期
☉ 58899:第二节
☉ 58900:二、实验动物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及血小板数
☉ 58901:三、实验动物正常骨髓象数值
☉ 58902:四、实验动物血容量、心率、心输出量
☉ 58903:五、实验动物全血、血浆、红细胞的容量和静脉血比容
☉ 58904:六、实验动物血液温度、酸碱度、粘稠度、比重和体温数据
☉ 58905:七、实验动物血细胞脆性、沉降速度和凝血时间
☉ 58906:八、实验动物正常血压数值
☉ 58907:九、实验动物的循环时间
☉ 58908:十、实验动物心电图正常参考数值间期
☉ 58909:十一、实验动物心电图正常参考数值波辐电压
☉ 58910:十二、实验动物正常心率时心脏周期情况
☉ 58911:十三、实验动物血液动力学指标数值
☉ 58912:十四、通气量、耗气量
☉ 58913:十五、实验动物呼吸器官相对形态特点及外在气体代谢
☉ 58914:十六、实验动物饲料、饮水要求量和排便排尿量
☉ 58915:十七、哺乳动物肾的结构与浓缩能力
☉ 58916:十八、各种动物尿比重
☉ 58917:第三节生物化学数据
☉ 58918:二、实验动物血液中蛋白结合糖总量及分布
☉ 58919:三、实验动物血中糖代谢产物含量
☉ 58920:四、实验动物血清脂蛋白及其成分
☉ 58921:五、实验动物血中脂肪、脂肪酸、甘油酯、胆固醇、胆固醇酯含量
☉ 58922:六、实验动物血中磷脂总量及其分类值
☉ 58923:七、实验动物血中挥发性酸总量成分和碱储量
☉ 58924:八、实验动物血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压力、钠、氯离子浓度、水及蛋白质含量
☉ 58925:九、实验动物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
☉ 58926:十、实验动物血浆蛋白分类值
☉ 58927:十一、实验动物血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 58928:十二、实验动物血中非蛋白氮、尿素、尿酸含量
☉ 58929:十三、实验动物血中蛋白质代谢产物含量
☉ 58930:十四、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5-羟色胺含量
☉ 58931:十五、实验动物器官和血浆中儿茶酚胺含量
☉ 58932:十六、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乙酰胆碱含量
☉ 58933:十七、实验动物器官中Rna和DNA含量
☉ 58934:十八、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腺苷酸含量
☉ 58935:十九、实验动物血中吡啶核苷酸、辅羧酶、磷酸吡哆醛、碱性磷酸酶含量
☉ 58936:二十、实验动物组织与器官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 58937:二十一、实验动物器官与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含量
☉ 58938:二十二、实验动物器官与组织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 58939:二十三、实验动物血清与器官中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活性
☉ 58940:二十四、实验动物器官中脱氢酶活性
☉ 58941:二十五、实验动物血液中氧化还原酶活性
☉ 58942:二十六、大白鼠器官及血中转氨酶活性
☉ 58943:二十七、兔、豚鼠器官与血中转氨酶活性
☉ 58944:二十八、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转换酶活性
☉ 58945:二十九、实验动物血及器官中碱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 58946:三十、实验动物器官及血中水解酶活性
☉ 58947:三十一、实验动物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
☉ 58948:三十二、实验动物器官与组织中胆碱酯酶活性
☉ 58949:三十三、实验动物器官与血中醛缩酶及碳酸酐酶活性
☉ 58950:三十四、实验动物血中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C与D、胆碱、肌醇含量
☉ 58951:三十五、实验动物血中维生素B1、B2、B6、B12及烟酸、泛酸、叶酸含量
☉ 58952:三十六、实验动物血液中无机磷、有机磷、铁的含量
☉ 58953:三十七、实验动物血液中钾、钠、钙、氯、镁含量
☉ 58954:三十八、实验动物血液中硫、碘、铜、锌、钴、溴、氟含量
☉ 58955:三十九、实验动物生化指标综合参考值
☉ 58956:第四节脏器重量、长度和其他数据
☉ 58957:二、实验动物肺和肝脏分叶数
☉ 58958:三、实验动物段肠的长度和体长的比例
☉ 58959:四、兔与猫各肠段长度比较
☉ 58960:五、实验动物消化器官的容积
☉ 58961:六、实验动物和人胃肠道各段重量和大小
☉ 58962:七、实验动物重要脏器重量
☉ 58963:八、大白鼠重要脏器重量及其占体重的百分比
☉ 58964:九、实验动物脏器平均重量
☉ 58965:十、家兔重要脏器重量及其占体重的百分比
☉ 58966:十一、实验动物体表面积
☉ 58967:十二、实验动物及人体表面积比例
☉ 58968:十三、每只实验动物所需活动面积
☉ 58969:十四、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量
☉ 58970:十五、实验动物常用药物的剂量表
☉ 58971:十六、抗菌药对实验小动物的饮水给药量
☉ 58972:第一节 心脏病学总论
☉ 58973: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58974: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 58975:第二章医学心理学简史
☉ 58976:第二节 古代医学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
☉ 58977:第三节 现代医学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简史
☉ 58978:第三章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58979: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 58980:第四章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58981:第二节 临床
☉ 58982:第三节 实验
☉ 58983:第四节 测验
☉ 58984:第二篇临床心理
☉ 58985:第二节心身疾病
☉ 58986:第三节应对机制
☉ 58987:第六章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58988: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58989:第三节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58990:第四节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58991:第五节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
☉ 58992:第七章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58993:第二节心脏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
☉ 58994:第三节整形外科中的心理问题
☉ 58995:第四节透析及肾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
☉ 58996:第八章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58997:第二节妊娠的心理问题
☉ 58998:第三节分娩的心理问题
☉ 58999:第四节分娩后的心理问题
☉ 59000:第五节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页面最后生成日期:2005-8-21 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