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针灸书和针灸文献 > 正文
编号:12308140
新面针疗法.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6kb)。

    新面针疗法

    新面针疗法是在面部针刺特定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取穴简单﹑方便﹑患者痛苦小﹐见效快﹑疗效好﹐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不但对中风偏瘫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还可治疗内﹑外﹑妇﹑儿等科多种疾病。由于其穴位均位于面部﹐但分布规律有不同于面针疗法﹐故称之"新面针疗法"。

    一﹑理论依据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的统一体﹐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蕴含着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盛衰的整体信息。局部是一个小整体﹐是人体系统的缩影。面并不单纯是一个孤立的组织结构﹐它和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历代文献中可以看到﹐面与经络是有密切关系的。《灵枢.经脉》篇中有六条阳经的经脉循行于面﹐六条阴经中手少阴心经的分支上连目系﹐其它经脉循行虽不直接达于面﹐但其经别的循行均至于面﹐因此也与面有一定的联系。所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另外《灵枢.经筋》篇与《奇经八脉考》中也指出面与经筋﹑奇经八脉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提出的是任脉与督脉在面部上下交错相会﹐为面针的穴区划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不但与经络有关﹐并且通过经络与脏腑也有密切的关系。如《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赤水玄珠.虚损之法》有﹕"脾虚者﹐面黄肌瘦。"﹑等记载﹐

    可见面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也是息息相关的。 面与经络﹑脏腑这种有机的联系﹐表现在面部上分布有脏腑肢节的反应点﹐其规律性好像一个背侧观的人体图﹐由于任督脉的上下交错﹐使得脏腑的分布正好与肢体相反。通过刺激这些敏感点(或称穴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就是新面针疗法的主要理论根据。

    二﹑鼻的外部形态解剖﹕

    鼻呈锥体形﹐位于面部中央。上端突起于两眼之间的部份下窄﹐称鼻根。鼻根向前下方延伸成鼻背。

    下端隆起﹐突向前方﹐称鼻尖。鼻尖两侧的膨隆部称鼻翼。该部只有软骨支撑﹐具有活动性。外鼻的下方有一对开口﹐叫鼻孔﹐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三﹑穴区的划分

    1.头:前发际正中至眉心联机的中点。

    2.颈椎:眉心。

    3.胸椎:鼻根至鼻骨下缘的鼻背部。

    4.腰椎:鼻骨下缘至鼻尖上缘的鼻背部。

    5.柢椎:鼻尖部。

    6.左上肢:右眉处。

    7.右上肢:左眉处。

    8.左下肢:右鼻唇沟处。

    9.右下肢:左鼻唇沟处。

    10.肺:鼻骨的两侧。

    11.心:鼻骨的左侧中央。

    12.膈:两侧鼻骨下缘处。

    13.肝:右侧鼻骨下缘至鼻翼上缘之间。

    14.脾:左侧鼻骨下缘至鼻翼上缘之间。

    15.肾:两侧鼻翼处。

    16.外阴处:人中沟上端。

    四﹑适应范围﹕

    新面针穴区的划分多以人体脏腑肢节命名﹐故每一个穴位可主治相对应的脏腑肢节的病症﹐一般常见病均可应用。通过几年来不完全的临床资料分析﹐对中风偏瘫后遗症﹑胃肠病﹑呃逆﹑胆道疾病﹑疼痛等疗效显著。

    五﹑临床应用﹕

    1.选穴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选穴﹕根据病变的部位﹐在面部选取相应部位的面针穴区。如头痛取头区﹔咳喘取肺穴区﹔呃逆取膈穴区等。

    根据中医理论选穴﹕根据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及生理病理的相互关系选穴。如胃痛选脾区﹐是根据"脾与胃相表里"的理论﹔皮肤病取肺穴﹐是因"肺主皮毛"之故﹔眼病取肝穴﹐"肝开窍于目"﹐依次类推。

    根据穴位敏感反应点选取穴位﹕人体脏腑肢节的病变在面部相应的穴区有疼痛﹑脱屑﹑丘疹﹑充血﹑硬结﹑色素沉着﹑等征象﹐这些部位即是治疗的部位。

    2.操作方法﹕

    穴位确定后﹐常规消毒﹐视穴位处组织的厚薄及针刺的需要﹐选用30─32号﹑15─40mm的毫针分别采用横刺﹑斜刺或直刺的角度捻转进针﹐手法应轻柔﹐得气后可留针10─30分钟﹐中间行针1─2次﹐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摘自:偏瘫网

    19、牙痛

    第一方

    取穴:合谷

    穴位: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上中点取穴。

    手法:用静电棒中等力度点揉合谷穴,有向腕上放射感尤佳,牙痛缓解后停止针刺。或针刺10分钟。

    治疗经验:万桂华,用合谷穴针刺治疗牙痛100例,效果满意。凡属胃火牙痛,用该穴治疗收效明显。也可取单侧。

    第二方

    取穴:二间

    穴位:微握掌,第二掌指关节前缘侧,当赤白肉际处取穴。

    手法:用静电棒向三间方向斜刺,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治疗经验:荆亨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20多年来,凡遇胃火牙痛,用二间施治多收立竿见影之效。如遇大便干结者,配支沟穴。日针1次,1~2次即愈。

    第三方

    取穴:下关

    穴位: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穴。

    手法:用静电棒点刺下关穴,日2次,每次10分钟。

    治疗经验:邢贵芳,临床运用此穴治疗牙痛,包括牙髓炎、根尖周围炎、龋齿痛等,止痛效果甚好。每日针1~2次,3~7日即愈。

    20、耳鸣耳聋

    第一方

    取穴:天牖

    穴位:胸锁乳突肌后缘,与下颌角相平。

    手法:用静电棒点患侧天牖穴,使针感上达于耳根部。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

    治疗经验:李美琪,该穴为经验方,运用于临床治耳鸣耳聋确为有效。

    第二方

    取穴:风池下穴

    穴位:患者正坐,头微仰,由风池穴直下约5分,再向前约2分即风池下穴。

    手法:于胸锁乳突肌的边缘处,向同侧目下方缓慢点按,角度稍低于同侧耳垂,针感至耳窍。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取双侧。

    治疗经验:孙明一,治疗耳鸣耳聋250例,其中耳鸣103例,治愈69例,好转30例,无效4例;耳聋147例,治愈90例,好转50例,无效7例。

    第三方

    取穴:涌泉

    穴位:踡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取穴。

    手法:用静电棒点按涌泉穴,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治疗经验:曾祥龙,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院。气郁型耳聋临床上用涌泉穴疗效颇佳,若针刺按男左女右,则效果尤盛。每日针刺1次,轻者1~2天治愈,重者3~6天。

    21、鼻炎

    第一方

    取穴:印堂

    穴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手法:用静电棒点刺印堂穴10分钟。每日1~2次。

    治疗经验:林凌,澄海县澄城镇卫生协会医师。采用印堂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百余例,每天或两天针治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时间最多2个疗程。有效率为96%,治愈率40%。

    第二方

    取穴:神阙穴

    穴位:脐窝正中

    手法:用静电棒点按神阙穴5分钟后,用超长电磁波照射20分钟。

    治疗经验:刘天峰,河北唐山燕京肾病研究所。使用神阙拔罐,治过敏性鼻炎317例,痊愈293例,减轻24例。 返回到目录

    三、临证特效穴

    咯血:郗门、曲池与孔最中间有压痛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