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执考资料 > 正文
编号:11664887
甲状腺癌相关问题汇总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14kb)。

    --------------------------------------------------------------------------------

    (一)、甲状腺乳头状癌;

    概述;

    乳头状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50%-70%。在乳头状癌灶中,1/3-1/2的病人有淋巴细胞浸润。病灶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通常没有淋巴细胞浸润。

    乳头状癌的切除标本中常可见距原发灶相当远,甚至对侧腺叶内有微播散灶,有文献报到在仔细检查时可见于90%的标本中,难以区别是腺内淋巴道播散的结果还是多中心灶肿瘤。

    乳头状癌有明显的区域淋巴结浸润倾向。手术时大约50%以上的病例有明显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切除的标本仔细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可高达90%。

    乳头状癌的远处转移通常发生在肺、颅骨和软组织。

    不管乳头状癌的结构如何远处转移灶常常是乳头状和滤泡状混合或以滤泡形式为主。

    诊断;

    乳头状癌在临床上常有甲状腺区的孤立性结节,直径多在

    1cm以上。肿块质较硬、边界不清,随吞咽功动作上下活动度小,不易

    被推动,基底活动差。在B超下多呈实性肿块,少数为囊性或

    囊实性。核素检查多为冷结节,少数为凉或冷结节。

    隐匿性乳头状癌也不少见,近年来国内外均有不少病例报道。

    但在20年前。还主要局限于尸检。隐匿癌是指直径《1cm、未能通

    过体检或其他检查发现的癌;它常常是在其他疾病手术切除的标

    本中经病理检查才得以诊断的;或隐匿癌已有颈淋巴结转移,通过

    颈淋巴结活检才能诊断。颈淋巴结肿大常常是已有淋巴结转移隐匿性乳头状癌的唯一临床表现。有报道隐匿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高达57%,且其术后10年生存率远低于因其他甲状腺疾病手术发现者。因此,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内静脉淋巴结肿大

    者。要警惕甲状腺隐匿癌的可能性。也偶有这样的病人,一开始即表现为肺或骨转移。后证实是不典型的乳头状、滤泡状甲状腺织织,才表明转移癌是来自甲状腺。甲状腺内有一隐匿

    性原发灶存在。

    那些通过体检或其他铺助检查(不包括病理检查)发现的甲状

    腺癌,即使肿瘤直经在1cm左右,也不能称之为隐匿癌。把这种癌

    称为微小癌较为合适。

    治疗;

    乳头状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术后甲状腺激素和I131治疗。

    手术方式应按肿瘤分期而定,但存在不少争议。主要争议有两方面:

    1、 甲状腺腺体的切除范围应是多少;

    2、 是否行颈淋巴廓清术。

    欧美文献强调手术治疗不必行颈部淋巴廓清术,以甲状腺全切除为治疗原则。其理由为;1、乳头状癌多中心性发生率高;

    2术后复发主要是初次手术放过了腺内转移;

    3、做与不做颈淋巴廓清,病人术后l0年生存率无大差别;

    4、可避免腺体内残留癌转化为未分化癌;

    5、利于术后I131检测和治疗。

    但我国和日本多数学者主张行甲状腺次全或近全切除和颈淋巴廓清术。这样做可以减少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迟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及避免颈淋巴结复发再手术。

    因此。甲状腺癌发展过程中,甲状腺内转移和淋巴结转移都应引起重视,在选样手术方式时,应根据肿瘤的病理情况,即肿瘤的分期酌情而定。术中的冰冻切片一般对于术选择有指导意义。

    临床分期与治疗;

    I期癌(隐匿或微小癌):甲状腺内的小结节、尤其是青少年患者,或发现不久的孤立结节、都必须立即予以切除。如肉眼观察无癌肿可疑,颈淋巴结亦无触及者,一般仅需作同侧甲状腺的次全切除.保留后面的包膜或仅保留少许甲状腺组织。一旦术后石蜡切片证实为癌也可不必再次手术,但如临床怀疑或针吸活检证实为甲状腺癌者一般应作病侧甲状腺叶的全切除。食管气管旁沟沟内的淋巴结也应当情除。这较甲状腺次全切除效果更好。尽管隐匿癌和微小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比较常见,但若不伴有颈部淋区结肿大,或术中冰冻切片证实肿大淋巴结并非有癌转移者。一般认为无需做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术。

    II期癌:此期宜做患侧甲状腺叶除。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或近

    全叶切除,加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的简化颈清扫术。

    但若肿瘤为包膜内型.不伴有颈淋巴结肿大者,也可不做预防性颈

    清扫、术后给予甲状腺制剂.以抑制TSH分泌,减少其对甲状腺的刺激,可降低复发率。

    III期癌(原发灶或颈淋巴结巴粘连固定):手术切除除应更彻底。

    切除范围应包括患侧甲状腺叶和对侧腺叶的次全除术。加同侧经典颈清扫

    (连同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整块切除),对侧颈淋巴结肿大时。应同时行简化颈清扫或 II期颈清扫。实践证明,III期癌经彻底切除后,10午生存率仍可达80%以上。

    四期癌(已有远处转移):目前的观点更趋于积极手术。切除全部甲状腺和双侧颈淋结清扫。对远处转移灶,尽量切除除,不能切除转移灶,术后行I131扫描。若肿瘤有摄碘功能,则以I131治疗。若无摄碘功能、服甲状腺制剂(以不引起医源甲状状腺功能亢进为度)。以抑制TSH分泌.使转移灶缩小。至少使其生长速度减慢。对不摄腆的转移灶.有人主张试用TSH来刺激共摄碘能力,经I131扫描证实其有摄碘能力后,再用I131治疗。

    总之,对于乳头状甲状腺癌,虽有些病人的病期已晚,仍应持积极的态度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后,不少病例仍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预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其他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相比预后是最好的。多数研究者指出乳头状癌总的术后10年生存率为90%左右。但也有认为乳头状癌预后不佳者也不少见 。该类癌的预后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病人的年龄和性别,年龄在45岁以上的男性预后较差。

    2、肿瘤组织分级,一般将分化型甲状腺癌分为3级:

    1级,高分化;II级,中分化;III级,低分化。高分化者预后最好,低

    分化者预后最差。

    3、病期的早晚,包括病灶的大小、浸润及转移程

    度.I、II期者预后较好,三、四期者预后较差。预后的好坏似与肿瘤的结构成分关系不大,-些文献报道预后也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

    --------------------------------------------------------------------------------

    (二)、甲状腺滤泡状癌;

    概述;

    甲状腺滤泡状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5%一20%。在流行性甲状腺肿地区,滤泡状癌所占的比例大一些。病人就诊时的平均年龄

    为45-50岁,较乳头状癌的平均年龄稍大一些。但也有不少文献

    技明,滤泡状癌病人就诊时年龄在35-40岁之间。女性患者是男

    性患者的3倍。70%的滤泡状癌分化较好,有完整包膜者不易与滤泡状腺瘤

    鉴别。细胞内DNA含量测定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低分化型约占

    15%,癌块常较大(超过3c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1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