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年.第12期
专题论坛
- 基于细胞生物电现象解读“开阖枢”理论(1)
- 基于细胞生物电现象解读“开阖枢”理论(2)
- 基于细胞生物电现象解读“开阖枢”理论(3)
-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探讨季节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1)
-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探讨季节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2)
-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探讨季节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3)
- 基于DEA模型的2013-2017年甘肃省23个特困县(区)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1)
- 基于DEA模型的2013-2017年甘肃省23个特困县(区)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2)
- 基于DEA模型的2013-2017年甘肃省23个特困县(区)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3)
- 基于三焦论治心肾综合征(1)
- 基于三焦论治心肾综合征(2)
- 基于三焦论治心肾综合征(3)
论著
- 养阴益气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1)
- 养阴益气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2)
- 养阴益气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3)
- 养阴益气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4)
- 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血管内皮相关性研究(1)
- 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血管内皮相关性研究(2)
- 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血管内皮相关性研究(3)
- 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血管内皮相关性研究(4)
-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1)
-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2)
-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3)
-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4)
-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5)
- 芪丹通络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对溃疡区微炎症状态、血管新生的影响(1)
- 芪丹通络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对溃疡区微炎症状态、血管新生的影响(2)
- 芪丹通络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对溃疡区微炎症状态、血管新生的影响(3)
- 芪丹通络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对溃疡区微炎症状态、血管新生的影响(4)
-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1)
-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2)
-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3)
- 通腑清营汤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Fas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1)
- 通腑清营汤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Fas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2)
- 通腑清营汤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Fas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3)
- 通腑清营汤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Fas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4)
- 通腑清营汤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Fas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5)
- 五味子乙素对NAFLD细胞模型肝脂质堆积、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蛋白及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1)
- 五味子乙素对NAFLD细胞模型肝脂质堆积、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蛋白及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2)
- 五味子乙素对NAFLD细胞模型肝脂质堆积、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蛋白及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3)
- 五味子乙素对NAFLD细胞模型肝脂质堆积、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蛋白及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4)
-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胃窦组织生长素、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1)
-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胃窦组织生长素、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2)
-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胃窦组织生长素、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3)
-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胃窦组织生长素、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4)
-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胃窦组织生长素、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5)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动态研究(1)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动态研究(2)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动态研究(3)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动态研究(4)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动态研究(5)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强力枇杷露中5种罂粟壳生物碱含量(1)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强力枇杷露中5种罂粟壳生物碱含量(2)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强力枇杷露中5种罂粟壳生物碱含量(3)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强力枇杷露中5种罂粟壳生物碱含量(4)
- 基于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优选夏枯草多糖制备工艺及其活性研究(1)
- 基于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优选夏枯草多糖制备工艺及其活性研究(2)
- 基于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优选夏枯草多糖制备工艺及其活性研究(3)
- 基于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优选夏枯草多糖制备工艺及其活性研究(4)
- 基于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优选夏枯草多糖制备工艺及其活性研究(5)
- HPLC测定莲不同部位紫云英苷及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含量(1)
- HPLC测定莲不同部位紫云英苷及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含量(2)
- HPLC测定莲不同部位紫云英苷及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含量(3)
- AHP-CRITIC混合加权法优选风湿痹痛膏提取工艺(1)
- AHP-CRITIC混合加权法优选风湿痹痛膏提取工艺(2)
- AHP-CRITIC混合加权法优选风湿痹痛膏提取工艺(3)
- AHP-CRITIC混合加权法优选风湿痹痛膏提取工艺(4)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酮通络胶囊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机制(1)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酮通络胶囊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机制(2)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酮通络胶囊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机制(3)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酮通络胶囊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机制(4)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直肠脱垂Meta分析(1)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直肠脱垂Meta分析(2)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直肠脱垂Meta分析(3)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直肠脱垂Meta分析(4)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直肠脱垂Meta分析(5)
- 几种数据挖掘方法用于中医证候分析的对比研究(1)
- 几种数据挖掘方法用于中医证候分析的对比研究(2)
- 几种数据挖掘方法用于中医证候分析的对比研究(3)
- 几种数据挖掘方法用于中医证候分析的对比研究(4)
- 中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1)
- 中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2)
- 中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3)
- 中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4)
经验交流
- 颜乾麟从“中气不足,九窍不通”论治耳鸣经验(1)
- 颜乾麟从“中气不足,九窍不通”论治耳鸣经验(2)
- 颜乾麟从“中气不足,九窍不通”论治耳鸣经验(3)
- 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失眠经验(1)
- 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失眠经验(2)
- 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失眠经验(3)
- 从瘀论治男科杂病验案三则(1)
- 从瘀论治男科杂病验案三则(2)
- 王鸿谟从气色变化诊治癌症经验(1)
- 王鸿谟从气色变化诊治癌症经验(2)
- 王鸿谟从气色变化诊治癌症经验(3)
-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1)
-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2)
- 林季文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1)
- 林季文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2)
- 林季文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3)
医院药学
- 西安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合理性评价(1)
- 西安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合理性评价(2)
- 西安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合理性评价(3)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6-2017年华蟾素注射液住院医嘱专项点评及分析(1)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6-2017年华蟾素注射液住院医嘱专项点评及分析(2)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6-2017年华蟾素注射液住院医嘱专项点评及分析(3)
综述
- 近10年药对配伍机制研究进展(1)
- 近10年药对配伍机制研究进展(2)
- 近10年药对配伍机制研究进展(3)
- 近10年药对配伍机制研究进展(4)
- 近10年药对配伍机制研究进展(5)
- 基于足细胞损伤的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1)
- 基于足细胞损伤的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2)
- 基于足细胞损伤的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3)
- 基于足细胞损伤的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4)
- 基于足细胞损伤的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5)
- 基于足细胞损伤的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6)
- 中医药影响肺癌细胞自噬作用机制研究进展(1)
- 中医药影响肺癌细胞自噬作用机制研究进展(2)
- 中医药影响肺癌细胞自噬作用机制研究进展(3)
- 中医药影响肺癌细胞自噬作用机制研究进展(4)
- 中医药影响肺癌细胞自噬作用机制研究进展(5)